茶禅一味是何意(什么是茶禅一味?)

作者:访客 时间:2023年08月17日 00:53:29 阅读数:2人阅读

前日,恩师余公德泉教授因腿部静脉曲张住进湖南省中医药研究院附属医院,我于7月5日赴长沙探望。早上七点驱车至余老家中接到孟师母成英女史,即去医院给老师送早餐。湖南省中医药研究院附属医院建在岳麓山东麓半山腰上,先生所住的那一个病房楼要盘山才可到达,好在汽车能够直达,不然,82岁老人如何住进这么高的地方。推门而进,先生正在病房里伏案工作,他在编写《章草新华字典》。见我和师母进门便停笔,寒暄一下,接着又继续写完未竟之一页。

茶禅一味是何意(什么是茶禅一味?)

82岁余教授在病房中勤耕不辍

很快,有值班医生要查房了,其中一个专家身份的医生查完病房后没有走,不住地观摩余老的书法字片,显然他很了解余老。从聊天中得知,他是一个名中医,经常在湖南省电视台讲中医知识,偶尔也会讲一些汉字与中医之类的知识。例如他认为“病”字与“火”有关,因为“丙”对应五行中的“火”,所以,我们平时尽量不要发火;“疾”与“箭”“速度”有关,因为“失”代表“箭”“快速”,所以,“疾”与“病”不同,“疾”来得快、去的快;“白”和“米”组成一个“粕”字,米白是“糟粕”,所以,要减肥就要少吃米饭主食等等等等。名中医聊完这些“趣味文字”,余老礼貌的笑了笑开始送客了。回头给我讲:中国的文字复杂、意味深刻。话题转到“禅茶一味”。

茶禅一味是何意(什么是茶禅一味?)

余教授书房一角

“禅茶一味”四字,当今常见,然何谓禅茶,何谓一味,问之则多说不出所以然。本人理解亦未必到位。今作此古风一首,聊与友朋交流而已。


茶禅一味是何意(什么是茶禅一味?)

七古 咏茶禅一味

余德泉

神农茶识在史前(1),年代于今越五千。

汉佛禅宗兴起后(2),寺僧种植茂丘原。

文字初以荼相载,唐去一横到今天(3)。

赵州师请吃茶去(4),青原桑叶贴杯边(5)

圆悟毫挥夹山寺(6),皇皇四字始飞鸢(7)

荣西带入日本国(8),和敬方得衍其间(9)

茶饮含禅深且厚,僧民神会在几沿(10)。

木盘瓷盏呈新煮,倚栏漫话坤与乾。

初入口时虽带苦,顷刻便觉渐回甜。

淡静远闻禽唱柳,饮者衷应似调弦。

平凡不过添杯水,厚禄高官看等闲。

如壶提起放得下,尘事不再累心田。

微风助品添素韵,舌喉洵若润山泉。

移时不觉浑忘我,飘然如佛亦如仙(11)。

茶禅一体难分别,若江汇水共鸣溅。

黄红黑白皆知味(12)感悟何分后与先。

堂壁每见悬斯语(13)愿君长结个中缘。

【注释】

(1)相传炎帝神农尝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茶而解之”。

(2)禅宗始创于南北朝之达摩祖师,经六祖惠能盛传于唐,后成汉传佛教主流,性格独具。其核心思想为“不立文字,教外别传,直指人心,见性成佛”。

(3)茶,唐以前均写作“荼”。唐《开元文字音义》将“荼”字减去一笔始出“茶”字,陆羽《茶经》一律写作“茶”,中唐以后普遍采用。亦有谓“茶”字首见于唐代一女子所写之家书,后被他书与《茶经》录用,乃得广传,可备一说。

(4)《五灯会元》卷四言:师(唐代从谂禅师)问二新到(之僧):“上座曾到此间否?”云:“不曾到。”师云:“吃茶去!”又问那一人:“曾到此间否?”云:“曾到。”师云:“吃茶去!”院主问: “和尚,不曾到,教伊吃茶去,即且置(不说);曾到,为什么教伊吃茶去?”师云:“院主。”院主应诺。师云:“吃茶去!”“吃茶去”是禅茶一味之依托,是茶道的精神源头。日本茶道鼻祖村田珠光之师一休对此高度评价:“一味清净,法喜禅悦,赵州(从谂)至此(即已修养到这个程度),陆羽未曾至此。”

(5)唐代庐陵青原山净居寺行思禅师等,将桑叶涂釉烧制于茶具之上,艺今尚传。桑,蚕食也,蚕与禅庐陵读音无别,取禅意,亦禅茶一味也。

(6)圆悟,即圆悟克勤,南宋末年高僧。徽宗时住持今湖南石门夹山寺,著《佛果圆悟禅师碧岩录》简称《碧岩录》,乃佛教“文字禅”之代表作。

7)四字,即“茶禅一味”,据考为圆悟首书,学界因此谓夹山寺为天下“茶禅一味”之源头,实则只是最先导出这一概念而已,对“茶禅一味”的体悟远在圆悟之前即有。飞鸢,像鸢鸟一样飞出去。

8)荣西,日本高僧。南宋末年访问夹山寺时将夹山茶种、圆悟禅师之《碧岩录》与“茶禅一味”手迹带回日本奈良大德寺。47岁时又写出《吃茶养生记》一书。加上南宋末中国不少僧人逃难亦将饮茶习俗带去日本,茶道遂在日本兴起并发扬光大。

9)和敬,指和敬清寂,乃宋元时期日本引进中国茶道后形成的理念,与“茶禅一味”之精神一脉相承。

10)几,茶几。

11)唐卢仝《走笔谢孟谏议寄新茶》亦即《七碗茶诗》有句云:“七碗吃不得也,唯觉两腋习习清风生。蓬莱山,在何处?玉川子乘此清风欲归去。”玉川子乃卢仝自号。诗句谓茶喝到第七碗就有得道成仙的感觉。

12)黄红黑白,均指茶。

13)斯语,指“禅茶一味”。

看官:您如何理解茶禅一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