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水送别拼音版(中国古诗词译注—易水歌)

作者:访客 时间:2023年08月16日 13:44:36 阅读数:5人阅读


风萧萧兮易水寒,

壮士一去兮不复还。

萧萧:象声词,风声。 易水:今河北易县境内。

易水送别拼音版(中国古诗词译注—易水歌)

【今译】:

萧瑟的凉风呼啸不己啊,

易水透露着寒意,

壮士这一去啊,

将不会再回!


【作品赏析】:

《史记·剌客列传》中说,荆柯是卫国人,喜爱读书击剑,沉着含蓄,他在所游历的国家里,都是跟贤豪长者结交。到燕国后,经朋友介绍,与燕太子丹结识,太子为使燕国免遭秦国的吞并,派荆柯前去劫持或是剌死秦王,然后联合诸侯国共同破秦。荆柯临行时,太子和知情的宾客们都穿上白衣白帽送行。在易水边,高渐离击着筑,荆柯和着筑唱道:“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唱的是“变徵”之调,音调悲凉,送行的人无不垂泪。接着又以“羽声”的音调唱出,慷慨悲壮,送行的人又无不热血沸腾,目裂发指。于是荆柯“就车而去,终巳不顾”。

荆柯剌秦王的故事最早见于《战国策·燕策》,后被司马迁收入《史记》后,世代相传。荆柯本不过问政治,只是答应了朋友的请求,又感于燕国的危难、太子的敬重,才勉为其难。虽然他是一个不成功的剌客,可是他知恩图报、一诺千钧、视死如归的侠义精神,却柄彪千古。不仅司马迁敬重他,历代的大诗人如左思、陶渊明、骆宾王等都写诗颂扬他,历代不知多少热血男儿对他仰慕!

《易水歌》虽然只有两句,可是它背后隐藏的故事,同样惊天地,泣鬼神,是他们成就了荆柯的侠名,他们是荆柯剌秦王这一壮举的其中一部分,不知道这些故事,你就无法理解易水送别的悲壮。田光是荆柯的朋友,是他将荆柯介绍给太子丹,为了激荆柯替太子完成大业,他自杀而死。秦将樊于期避难到燕国,剌秦王必以他人头为饵,太子不忍,于是荆柯亲自见樊于期,说明意思,樊于期也当即自杀而死,献上自己的人头。荆柯知道,他不能让朋友的血白流,不能让太子和燕国的希望落空,无论剌杀秦王成否,他走的都是一条不归路。荆柯没有选择,心中的悲伤可想而知,所以在易水边用悲凉的变徵调唱出了诀别的歌。送行的人身着丧服作死别,风声萧萧,易水都透着寒气,气氛太过凄凉,他觉得这样不好,于是豪气一生,再引吭高歌,绝尘而去。荆柯死后,他生死之交的朋友高渐离,被秦始皇剌瞎了双眼,他把铅溶化在筑里,等进宫靠近秦始皇时,就举筑扑打,没有打中,为秦始皇所杀。在知道这些故事后,你再看这两句诗,这时你就会觉得这两句诗所包含的容量之大之重了,你就会觉得一股悲壮之气笼罩你的全身,使你感奋,使你激昂,使你把生与死看得不再重要。

这首诗也许是诗歌史上最短的一首诗,首句是风萧水寒,宣染气氛,一是现场的气氛,一片肃杀;一是背景的气氛,即燕国的危难、知己的重托、成败的难料、壮士的必死、更是一片肃杀。现场的人,无论是送人者或是被送的人,其内心的凝重与外部的肃杀交织一片,任何的语言都是多余,诀别的仪式最痛快的只有酒,或是歌(诗)。荆柯引吭高歌,第一句他唱的是世道,第二句他唱的是命运,无论结果如何,他都不会回来了。说是命运,还不如说是使命。

史诗长诗,无数无尽,能记住的不多,可这两句诗,却在两千多年的岁月中,一直被国人记着,满满的正能量。

附:

荆柯饮燕市,洒酣气益震。

哀歌和渐离,谓若傍无人。

虽无壮士节,举世亦殊伦。

高眄邈四海,豪右何足陈!

贵者虽自贵,视之若尘埃;

贱者虽自贱,重之若千钧。

左思(《咏史》其六)